1937年

文明中的战火

2020年3月,一个来自德国的电话打进了中国大使馆,电话刚断,大使馆就将消息上报了中央,只因为打电话的人叫做“托马斯·拉贝”。

他虽是一名德国医生,但是中国得知其求助后,迅速调集医疗物资,筹集了大量的口罩,防护服以及新冠特效药,加急发往德国。

要知道当时我国正处于新冠病毒的肆虐之下,各地的灾情都非常的严重,口罩,防护服以及新冠病毒的治疗药品,极度的不足。

那么,这名医生究竟是谁?为什么竟然会有如此大的能量?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1937年,德国人约翰救下25万南京人,晚年落魄中国人给他养老

这名德国医生是托马斯·拉贝,是德国的一名医学领域的教授,他的爷爷是有着中国活菩萨之称的约翰·拉贝。

二战期间,日军在中华大地烧杀抢掠,整个华夏民族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日军更是在南京犯下了屠城的恶行。

万幸的是,约翰·拉贝顶住了重重压力,不惧日本的淫威,利用自己身份的便利,在南京设立保护区,25万余百姓免遭战火的伤害。

约翰·拉贝一生可以算得上是命运坎坷,1882年11月23日,出生在德国汉堡的一户贫苦家庭,16岁的时候父亲去世,约翰·拉贝在初中念完之后便不得不辍学,在外面寻找工作,用于补贴家用。

一开始约翰·拉贝在一家汉堡公司工作,由于他的工作认真努力并且负责,很快得到了公司高层的青睐。

1911年,约翰·拉贝经过高层领导的推荐,成功的进入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北京办事处,担当主管一职。

约翰·拉贝带着一家人,一路乘坐火车,沿途观赏着风景,怀着对未来的期望,浩浩荡荡的奔赴北京。

到了北京之后,约翰·拉贝在安置好家人之后便来到了公司安排的居住地。由于年少时的贫困,使得约翰·拉贝工作更加的努力。每天起早贪黑,一天到晚的就泡在工厂当中。

就这样在不断的拼搏了几年之后,随着职位的上升,约翰·拉贝也逐渐的有了一些积蓄。于是他便带着妻子在中国北京当地购置了一处房产。

这样在工作之余,约翰·拉贝有时间便会带着妻子和孩子到处游玩,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风貌。有时候他们便会走街串巷,不断的去探索各种美味的吃食。

在这里他们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北京居民的热情好客。很快他们便和居住地的左邻右舍打成了一片。

北京的烤鸭,车夫的吆喝,还有皇宫,有长城,有怡和园,圆明园等闻名天下的园林,都深深的吸引着约翰·拉贝。这对于约翰·拉贝一家来说便是异域风光,风景美不胜收。

但是随着一战的结束,国际地位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动。德国战败割地赔款,国内改革在即。1919年约翰·拉贝不得不携带妻子和孩子返回德国。

在回到德国的这一段时间中,约翰·拉贝回顾着在中国大地生活的光景,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在中国的生活。

但是幸运的是,1920年中德签署经济合作协议,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约翰·拉贝毅然决然的报了名。

他已经迫不及待了,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游览长城,品尝烤鸭,在晚饭之后蹲在门口和左邻右舍一起聊聊家长里短。

在下了火车之后,约翰·拉贝便叫了一辆黄包车,一路狂奔,想着都有着一年的时间没有居住了,房屋一定非常的破败了吧!得赶紧回去修缮一下。

令他感动的是,自己在北京购置的房子依旧坐落在那里,门口的马路干干净净,院子旁的围栏也是擦的铮亮!

推开门进了屋发现,窗户关的严严实实的,自己的财产在那原封不动的保存着,没有任何挪动的痕迹。

左邻右舍看到了老邻居的归来,纷纷从家里拿出吃的好喝的,热情的招呼着,一件一件的放到约翰·拉贝的家中。

面对这一情况,约翰·拉贝心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他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善意以及感情,这一幕也深深的刻在他的脑海中。

由于约翰长时间的在中国生活,不断的接触中国的人和事,渐渐的了解了中国的风土人情。

在不断的尝试和中华人民的交往中,约翰·拉贝逐渐的可以理解中国话的内容,但是,由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短时间内约翰·拉贝还不能够清晰的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

但随着不断的交往,约翰·拉贝身边的北京居民往往可以通过约翰·拉贝的手势,从而明白约翰·拉贝想要表达的意思,虽然说在这个过程中依旧避免不了尴尬的事情。

由于长时间的在北京生活,约翰·拉贝深深的被这里的风土人情所吸引。淳朴的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形式多样建筑在无时无刻的吸引着这个来自德国的男人。

每天约翰·拉贝都在咿咿呀呀的,跟着邻居学习着北京话。有时候遇到公司的同事想要去北京的某个地方游玩。

他都会自告奋勇的去带领别人,因为在他的内心世界,他已经将自己当做了中国的一份子,在本国同事的面前,他常常说自己就是一个中国通。

1925年,由于公司不断的扩大市场,需要选拔专业的人才去管理。约翰·拉贝受到上司的推荐,成功的踏入了公司高管阶级,从此奔走在公司的各个分公司之间。

1930年11月,西门子公司将分公司的地点选址为南京,而约翰·拉贝就作为主要的项目负责人,并且担任上公司的总经理。

在接收到职位调动通知书之后,约翰·拉贝只能依依不舍的和北京老邻居告别,随后带着全家收拾行李,来到了当时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

南京,一座拥有两千年的历史古城,整座都城上下都充斥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在这里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文物古迹。

从这些文化古迹中可以寻找到历朝历代的蛛丝马迹,本就对中国文化有着巨大兴趣的约翰·拉贝,一下陶醉在这座历史名城中。

在约翰的带领下,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一家人的生活也是更加上了一个档次。

在南京生活的期间,约翰·拉贝时常因为自己和中国的语言不同而感到遗憾。于是在家人的支持下,约翰·拉贝联络了当时公司的一些志同道合的友人,在南京开设了一家德语学校。

在工作之余,约翰·拉贝便会时常的来到学校中,看着孩子们学习的场景,内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而他自己也在段时间,不断的练习着汉语。每天学校里都会传来嘻嘻哈哈的声音,约翰·拉贝的生活充斥在一片祥和之中。

但是天往往有不测风云,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以一名军人的踪为理由,强行打开了中国北方大门,中日战争爆发。

由于蒋氏政府的不作为,东北王张作霖不得不奉命退守,日军以东三省为突破点,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

当时作为国民党政府首都的南京,从一开始便是日军的重点关注对象。每天天空中都会出现日军战机的轰鸣。

由于国民党空军力量的薄弱,无法形成对日军空军的有效抵抗,所以每天南京都处于一片战火之中。

同年九月,约翰收到了德国政府的来信,信件中明确的表示,由于中日战争的爆发,德国国民自身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为了国民的安全,德国政府将花费重金租船,在德国大使馆的带领下,全体全民返回德国。

与此同时,由于日军同样顾及在国际上的影响,所以,电告各国大使馆,由于战争的需要,日军将会增大轰炸力度,为了避免误伤,希望他们可以迅速撤离。

由于日军的轰炸,南京长时间的处于炮火之中。一些文明古迹在战火中被摧毁,一些秀丽的景色在硝烟中不复存在。

接到消息的约翰·拉贝看着外面的街道上穿着破烂,神色慌张的南京居民,毅然决然的撕碎了手中的船票。

约翰·拉贝对身边人明确的表示,中国已经善待我30年,如今中国有危难,外国人绝大部分都已经撤离,南京的一些权贵与富商都纷纷离开去别的城市避难。

但是,我们应该留下来,用我们外国人的身份,哪怕就是救一个人,我也不能辜负他人。

第二天,在撤侨的船坞上,约翰·拉贝依依不舍的与妻子告别,望着逐渐远去的德国船只,约翰·拉贝的眼神愈发的坚定。

回到南京之后,约翰·拉贝立刻组织人手,在自己居住的院子中挖了一个巨大的防空洞,在里面储存着大量的生活物资与急救药品。

由于德国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实力非常强大,在国际地位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于是约翰·拉贝利用了祖国的国际地位,在地上画了一幅德国党旗。日军的侦察机在获取这一情报之后,立刻联络了日军高层。

经过一夜不断的商讨,日军最终决定,约束士兵,尽量的让这个地方免于战火。

看到国家的旗帜对日军确实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约翰·拉贝的内心兴奋无比。

为了更好的管理避难所里面的秩序,约翰又与当时留在南京的其他国家的友人联系,共同建立一个临时的国际委员会。

在委员会共同商讨之后,最终确定了一块3.86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块土地的周围插上了各个国家的旗帜。

在周围用铁栅栏圈住,用铁皮钢板钉死,此时此刻谁也想不到,就是这安全区,拯救了整整二十多万中国人!

在避难所建成之后,为了将意外降低到最低程度,约翰·拉贝开始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不断的寻求各国大使馆的帮助。

希望可以通过他们向本国政府求助,期望他们可以在国际中承认建造的安全区的合法性。

12月9日,在日本政府不断的威胁恐吓下,德国大使驱车前往约翰·拉贝的居住地准备带约翰·拉贝离开,但是被约翰·拉贝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12月13日,约翰·拉贝高举德国党旗开始接收五家可归的南京难民,联合委员会在避难所中搭建粥棚,设置医疗区域。

在这期间虽然也有日本对这块儿区域虎视眈眈,但是碍于德国党旗的威慑,也灰头土脸的离开了。

在日军侵略南京城的过程中,由于供电困难,需要请求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帮助。

于是在不断的交涉下,日军指挥官表示不会打扰国际安全区内的秩序,但是约翰需要帮助日本恢复电力供应。

于是,约翰便带着一名工程师去检修电路,日军派一名少佐军官协助,经过了长时间的不断的排查,最终电路恢复。

为了办事方便,约翰·拉贝便要求日军军官给自己开一份安全证明,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自身的安全,而且可以对普通的日本形成一种威慑。

在约翰·拉贝的眼中,只要有了一份这样的安全证明,安全区的基本安全便可以得到保障,那你便可以免受日军的骚扰。

但是,日军将不守信的精神发挥到了淋漓尽致,每天只要约翰·拉贝离开了安全区,那么,便会有日本士兵前来闹事。

每天约翰·拉贝都疲于奔命,在外面一旦处理好事情便会马不停蹄的返回安全区。

凭借着日军给自己出具的安全证明,约翰·拉贝也更加方便去拯救深陷水火的中国友人。

有一次在返回安全区的途中,约翰·拉贝看到四名日本军人正在欺辱一名中国少女。女子在不断的挣扎着,几个年轻力壮的日本士兵张牙舞爪,面色狰狞。

看到这一情况,约翰·拉贝立马停下车,打开车门一脚将那个日本士兵踹倒在地。就在日军端起枪的一瞬间,约翰·拉贝掏出了安全证明。

几个日本士兵立马失去了嚣张的气焰,约翰·拉贝见此情形,立刻掏出笔记本在上面不断地写着,并警告日本士兵自己将会记录日军在南京犯下的一系列的罪行,并且告上军事法庭。

在众人不断的努力一下,一个个难民收容所拔地起,每个安全区都飘扬着德国党旗。

根据后来的约翰·拉贝与一众友人的回忆与统计,当时安全区一共开设了25个,收容了将近25万人,虽然仍然是杯水车薪。

为了可以拯救更多的难民,约翰·拉贝连自己居住的房屋都毫不犹豫的献了出来。但是此时此刻,约翰·拉贝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

由于人数太多,先前准备不足,粮食与药品即将消耗殆尽。如果没有了粮食与药品,即便日军没有对安全区展开进攻,那么能够活下来的难民,也屈指可数。

每天约翰·拉贝都奔走在各个大使馆与日本司令部之间,最后经过漫长时间的拉扯,日军司令部同意每日难民营可以以高价买入1000袋大米。

看着日本司令官得意洋洋的嘴脸,约翰·拉贝明白这是日本政府在逼迫自己妥协。1000袋大米看起来数量巨大,但是在25万人的面前,根本就不够食用。

后来约翰·拉贝通过贿赂日军的后勤人员,才千方百计的弄到了一些蚕豆和药品,并且都是以几倍于市场的价格。

在这一段时间内,通过约翰·拉贝的努力,安全区共容纳了将近25万的难民,拯救了将近25万条生命。

每次中国难民在见到他的时候,都会从内心承认约翰·拉贝,称赞他为“中国的活菩萨”。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心甘情愿的行鞠躬大礼。

可能约翰并不知道菩萨的含义,但是他的心中明白这是中国难民对自己的感谢,他们是从内心感谢自己,将自己当做大恩人。

1938年2月,由于中国的顽强抵抗,日军出现了巨大的损伤,日本政府彻底被惹怒,他们要求德国政府立马召回约翰·拉贝。

在日军的断压迫下,约翰·拉贝最终还是被逼无奈踏上了回国的船只。但是,在刚刚返回国家之后。

约翰·拉贝便开始断的寻求政府的帮助,并且还通过媒体的途径,宣传在中国自己拍摄的日本的一些暴行,希望国际上的一些国家对日本进行谴责。

不仅如此,在苦等无果的情况下,约翰·拉贝毅然决然的给当时德国最高统帅希特勒写了长达二百六十多页的谴责书。在这些书中,他详细的描述了日军的罪行。

但是,约翰·拉贝还没有等到正义的到来,便被德国秘密部门盖世太保找上门,他们不分缘由,直接抓捕了约翰·拉贝。

在得知约翰·拉贝的事迹之后,西门子公司总裁亲自对约翰·拉贝进行了保释。虽然说男子重新获得了自由,但是也因此失去了这份工作,全家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

二战结束后,约翰莫名其妙的被带到了军事法庭,但是由于指控证据不足,并且在二战期间,约翰·拉贝并未做什么坏的事情,便于1946年被无罪释放。

被释放后,此时此刻的约翰·拉贝已经双鬓斑白,满头白发。由于在二战之后整个德国经济萧条,约翰·拉贝的一家失去了经济来源,一度只能靠挖掘野菜充饥。

后来约翰·拉贝的事迹传到了中国南京,南京市民在了解了约翰·拉贝的英雄事迹之后,主动的发动募捐,共同筹集了两亿余元。

当时南京市沈怡以自身为表率,拿出了自己一个月全部的工资。按照外汇价格,全部邮寄给约翰·拉贝。

在二战之后,德国战败,经济萧条,制度松散。整个国家像是倒退了几十年。当时可以说是有钱都买不到东西。

在中国政府了解到了约翰·拉贝这一生活情况之后,立刻令南京市沈怡购置相关物资,直接送到了约翰·拉贝的家中。其中包括牛奶,鸡蛋,鲜肉,蔬菜,水果等。

在约翰·拉贝生命的最后的一段时间,中国政府一直坚持维持着与约翰·拉贝之间的联系,并且每月都会给予一定的物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政府在给约翰·拉贝养老。

而约翰·拉贝也一直心怀与中国人民的感情,在生活的最后一段时间,约翰·拉贝将在南京的所见所闻修转成书,并且取名为《拉贝日记》。

希望可以用这种方式为南京中的难民寻求一个公道,并且也以这种方式去控诉日军的暴行。1950年,约翰·拉贝因中风去世。

托马斯·拉贝是海德堡大学妇产科医学教授,从小便耳濡目染爷爷的英雄事迹。

在成年长大之后,也是想尽办法重新见到了当年在难民营里幸存下来的难民和难民的后人。因为他认为可以在这些人的身上看到当年爷爷的身影。

在托马斯·拉贝长大成人之后也曾不断的援助中国的医学事业的发展,不断的促进中德两国医学的交流。

2015年9月2日,后来我国国家领导人诚挚的邀请托马斯·拉贝参加国庆阅兵典礼,在此期间,国家领导人亲自授予他胜利纪念章。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此次我国阅兵声势浩大,参加的人数众多,但是能够站在观礼台观礼并且获得勋章的人,只有十余位。

托马斯·拉贝表示,自己非常珍惜这一次的荣誉,因为这是用爷爷一生的努力才换取下来的。

2020年3月,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接到了托马斯·拉贝的求助电话,于是我国筹集了3万只口罩、200套专业医疗防护服、620瓶新冠治疗药物发往德国。

驻德国大使将将部分物资亲自送到托马斯·拉贝家中,并转达南京人民的关怀与慰问。

随着我国不断的发展和国际社会地位的提高,生活水平在不断的进步着,但是我们要时时刻刻的铭记,现在的和平是老一辈用鲜血换来的!

每一份美好,都值得我们珍惜,每一份恩情,都值得我们深深的刻在脑海之中。

真正的友情不分国界,不分国籍,投我以桃李,报之以琼瑶,滴水之恩,便当涌泉相报。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网站,作品与素材版权均归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发邮件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请发送到chengfengseo#gmail.com(#换成@)。

本文链接:https://jancl.cn/youxigonglue/51253.html

TAG:文明中的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