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客游戏攻略网 百科 戊戌变法的目的

戊戌变法的目的

主要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的一部分。

评价:

第一,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

第二,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

第三,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1)、变法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2)、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3)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

第四,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戊戌维新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出版新书热。戊戌时期,维新派为了对人民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

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是因为其目的在于巩固清朝统治,希望有所作为而不愿当“亡国之君”,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促使清朝统治集团分化的原因是朝廷内出现了保守派和改革派和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光绪帝支持变法的原因是光绪本身是一个具有进步思维的青年人,不想做亡国之君。戊戌变法作为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

甲午战败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民族危亡之际,年轻的光绪帝不甘当亡国之君,因此任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变法派变法。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变法失败的原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顽固派的力量过于强大。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希望求取西方器物技术强国 维新变法——百日维新 希望学习仿照西方制度建设尤其是政治制度,达到强国崛起之目的。 新文化运动——唯民智之觉醒方为国家之觉醒。 大量的引进西方文化思想,批判旧有思想,让民智觉醒,一起救亡图存。

戊戌变法的意义:

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

政治经济方面:

一、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

二、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

思想文化方面:

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1)变法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2)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3)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

二、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

戊戌变法的结果: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将“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杀害;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

2、直接原因:

一、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

二、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三、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四、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

五、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网站,作品与素材版权均归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发邮件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请发送到chengfengseo#gmail.com(#换成@)。

本文链接:https://jancl.cn/baike/117497.html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