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百科网

朱允炆是谁的儿子(朱允炆是谁的儿子西红柿能用灶灰放根部吗)

明朝第二个皇帝是朱允文还是朱棣?

1、朱允炆 男,汉族,出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在位四年,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朱允炆从小聪明好学,十分孝顺,在十四岁时,太子朱标生病,他小心伺候,不曾离开半步。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死,同年九月,被立为皇太孙。洪武二十九年,修改《大明律》。

2、明惠帝朱允文。但朱棣靖难之役成功后,革除建文年号,以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建文皇帝的合法资格被取消,所以,可能在一段时期内,明朝第二个皇帝是明成祖朱棣。不过,现在的观点就是明惠帝朱允文了。

3、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或1683年)帝王顺序: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载垕、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导图展示年号以及时间线如下: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398年),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4、大明朝朱元璋死后,其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懿文太子朱标第二个儿子,但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早故,朱标原配常氏死了以后,朱允炆的母亲吕氏也得以扶正,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视朱允炆嫡长孙。

5、关于朱允文的下场,在正史《明史》中只有这么一段记载: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也就是说,朱允炆不见了,谁都不知道他的结局如何,现在流传的有以下三个说法。一是死于大火之中,朱棣找到其尸体,以君王之礼厚葬。

“爱屋及乌”,朱元璋为何非常疼爱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1、因为朱元璋十分喜爱朱标,俗话说君王爱长子百姓疼幺儿,而且朱标也具备做君王的条件,他宽厚仁爱深受大臣和弟弟们的喜爱,可惜了朱标英年早逝,而朱元璋的二儿子和三儿子又不成器,如果传位于老四朱棣,大臣们都不愿意,所以朱元璋就干脆传给了自己的孙子,立了朱允炆为太子。

2、朱元璋选择朱允炆做继承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对长子朱标的深厚感情与期望:朱元璋对长子朱标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朱标作为他的嫡长子,自小便被视作接班人培养。朱元璋对朱标的疼爱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体现在他立朱标为皇太子的决定上。

3、朱元璋对这个儿子十分的疼爱,被视作自己的接班人,从小就带在身边,建国后便将朱标立为皇太子。而朱标也非常的勤奋,父亲的优点继承了大半,并且还非常的仁厚。

4、朱允炆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朱元璋对朱标的偏爱 朱元璋对长子朱标有着深厚的感情,朱标出生时正值朱元璋事业起步,因此朱标被视为朱元璋的福星和未来的接班人。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不遗余力,不仅给予他最好的教育资源,还为他组建了一个强大的辅佐团队。

5、朱允炆作为朱标的儿子,继承了其父的仁厚和勤奋,这使得朱元璋认为他能够继续朱标的治国理念。朱元璋可能认为将皇位传给朱允炆是对朱标的一种补偿和延续。政治考量:在朱标去世后,其他皇子如燕王朱棣等虽然有能力,但也可能引发皇位争夺的动荡。

6、朱元璋之所以偏爱孙子朱允炆,是因为朱允炆性格温和,符合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 相对于朱允炆,朱元璋对朱棣的态度较为冷淡,主要原因是朱元璋担心朱棣对朱允炆的地位构成威胁。 尽管朱元璋出身贫寒,没有受过太多教育,但他对皇位继承的传统规则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嫡长子继承制。

朱标是谁?朱允炆成为皇帝是因为朱标吗?

1、大明储君不可动摇,朱标才是天命所在如果朱标不出意外的话,他才是下一任的帝王。朱元璋对于朱标的喜爱,可以说是刻在骨子里的,而这也奠定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能够夺得皇位的基础。朱元璋的第一个儿子是懿文太子朱标,是朱元璋28岁所得。而那时的朱元璋正在率军攻打吉庆,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这个儿子的出生给了他巨大的鼓舞。

2、朱元璋之后是他的孙子朱允炆当了皇帝。1368年2月,朱元璋开始为王朝定下传统,即立朱允炆的父亲朱标为太子,因为朱标在是他的嫡妻马皇后所生之子。太子朱标在他的盛年37岁时死去。因此,皇帝只好找朱标一系的次孙朱允炆——即朱标的活着的最年长的合法儿子——为储君。

3、朱元璋之后是谁继承了皇位?朱允炆继承了皇位。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2年朱标因风寒病逝,同年9月朱允炆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去世,30日朱允炆登基为帝,次年改元建文,史称“建文帝”。朱允炆的孝心 朱允炆之所以能够继承皇位,跟他的孝心感动朱元璋有直接关系。

4、朱元璋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明朝宗室,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子,也是明惠宗朱允炆之父。他生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自幼受到悉心教导,被立为皇太子,确立为接班人。朱标天性仁慈,对兄弟十分友爱,在诸王中威信颇高。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病逝,谥“懿文”。建文元年追尊孝康皇帝,庙号兴宗。

5、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自己的太子朱标去世后,选择了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大明皇帝继承人,这事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其过程也比较复杂。

6、朱允炆的嫡长孙身份朱允炆能被立为太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是嫡长孙,如果朱允炆不是嫡长孙那么被立为太子的就会是他其他的朱允炆。

明朝之后是谁继承皇位的?

1、朱元璋。庙号:太祖,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朱允炆。庙号:惠宗,年号:建文(1399年-1402年);朱棣。庙号:成祖,年号:永乐(1403年-1424年);朱高炽。庙号:仁宗,年号:洪熙(1424年-1425年) ;朱瞻基。

2、朱元璋之后继承皇位的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 朱允炆是太子朱标的儿子,朱标早逝,于是朱元璋立朱允炆为自己的皇位继承人,史称建文帝,不过朱允炆只当了三年皇帝,后来皇位就被叔叔朱棣夺走了,自己也下落不明。

3、朱元璋,字国瑞太祖高皇帝洪武(1368年——1398年)。朱允炆惠宗让皇帝建文(1399年——1402年)。朱棣成祖文皇帝永乐(1403年——1424年)。朱高炽仁宗昭皇帝洪熙(1424年——1425年)。朱瞻基宣宗章皇帝宣德(1426年——1435年)。朱祁镇英宗睿皇帝正统(1436年——1449年)。

4、明朝共16个皇帝,皇位继承顺序如下: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朱棣各方面的能力都比朱允文强,为什么朱元璋还是选择朱允文做继承人呢...

1、朱标胜出的优势朱允文是朱标的儿子,是朱元璋的长孙,朱元璋长子朱标死得太早了,古代都立长子继承皇位,朱元璋十分在乎这个,长子没了,自然是长孙。朱允炆从小生活在深宫之中,在知识分子中间长大,知识渊博,而且以德服人。但他性格仁柔,心太软,脸不厚,心不黑,这就是朱允炆胜出的优势。

2、第一他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在古代的传统是嫡长子继承制,虽说朱元璋是开国皇帝,改变了很多历史,但他也不可能改变这个东西。长子朱标就是嫡长子,可是在朱标死后,就应该由他的儿子接班。按照这个制度,朱允炆接班没有任何问题。

3、在外人看来,四皇子朱棣打仗勇猛无比,无论是做事的能力,还是性格方面,和老爹朱元璋相比都是最为贴切的。后来的历史也表明,朱棣确实是个文治武功都很强的好皇帝。可以怎么说,后来的明成祖朱棣表现有多好,就代表着朱元璋当初选择朱允炆做皇帝就有多失败。

4、洪武帝深知,如果皇位继承问题处理不当,将可能导致朝政混乱,甚至引发内乱。因此,他选择朱允炆作为继承人,希望他能够延续父亲的治国理念,确保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朱允炆最终继承皇位,成为建文帝,继续推行父亲的政策,致力于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5、皇孙朱允炆既聪慧又又很好学,既心地善良又孝敬,在朱元璋来看哪里哪里都好,便是没显现出愚昧的一面,曝露的全是优势。例如,朱标过世,孩子朱允炆伤心过度,全部人瘦了一圈儿,朱元璋看在眼中,大幅打动: 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朱元璋去世后,在诸臣的提议下,朱允炆逐渐撤藩。

6、后来经过思考,朱元璋将太子之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即自己年幼的长孙朱允炆,允炆虽然先天资质不足,但经过后天努力进步也是相当大的。但从朱元璋传位给太孙的一刻起,就引起了手握重兵、镇守边关的儿子们特别是朱棣的不满,因为朱棣确实在功劳和能力方面都更适合做国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