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另立的“第二中央”都有哪些人组成
1、他们违背红军总部命令(红军的直接领导部门是红军总部,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当时包括9军团(所属中央红军)在内的大部分红军都对中央及3军团的擅自行动不可理解。
2、张国焘坚持西进,毛泽东坚持北上。毛泽东与张国焘部下谈判,假意让出中央的位置,之后在夜晚毛泽东等第一中央带红军大学几千人离开红四方面军,与甘肃境内的林彪回合。
3、共9万多人。中央只带走了红一军(原一方面军一军团和原四方面军33军一部合编,军长林彪)红三军(原一方面军三军团,军长彭得怀)和军委两个纵队共1万多人。红一方面军的五军团和九军团,以及红军总司令朱德,红军参谋长刘伯承共5000多人也随张国焘南下。南下途中红33军和红五军合并为五军。
国民党将领授衔
1、年2月,国民党政府重新颁布“空军官制表”和“空军士兵等级表”,其军衔等级仍同前。空军军衔薪金,从下士至中将各分为三级,二等兵至上等兵各分为两级,放有三级将校尉等之称。此后,至1949年国民党政府覆灭,未再见其军衔有大的更动。
2、一些原国民党军队的起义和解放的原国民党军官被授予人民解放军军衔,其中有的被授予将军军衔,占授衔军官人数的千分之69,共3098人。上将3人,为陶峙岳、陈明仁、董其武。中将3人,为孔从洲、韩练成、曾泽生。少将4人,为邓兆祥、张世珍、林遵、魏镇。大校6人,(其中刘善本1961年晋升少将)。
3、蒋介石授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不低于1927年军衔,即北伐前已有军衔的将领,新授军衔不得降低;二是职务对应原则,无历史军衔者按职务高低授予,师级主官多为中将,旅级及以下多为少将。同时,授衔呈现整体军衔偏低、授衔范围有限、八路军内部较少使用国民党军衔等特点。
国民党上将名录
1、年2月21日晋任3名:熊式辉(原为加上将衔)、陈仪(原为加上将衔)、邓锡侯(原为加上将衔); 1947年11月18日晋任1名:邹作华(非现役,原为加上将衔); 1947年11月21日授任1名:孔庚(并予除役,即授予退役陆军二级上将军衔;非现役,原为国民党军早期中将,时年75岁)。 上将54名:陆军上将51名,海军上将3名。
2、蒋介石(特级上将):他是国民政府党政军最高领导人,也是北伐和抗日的领导者。 何应钦(一级上将):作为军政体系的核心,黄埔系元老,他曾任军政部长、陆军总司令、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是蒋介石军事体系中的重要人物。
3、后续增补及追授的有9人,其中生前授衔的有程潜(1939年补朱培德空缺)、白崇禧(1945年补冯玉祥空缺)、陈诚(1947年补张学良空缺)等;死后追授的有刘湘、曹锟、吴佩孚、宋哲元、陈调元等,他们多因抗战贡献或历史地位获追晋。
4、国民党抗日共牺牲115名将军。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解放军代表团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解放军代表团由实有代表267名组成,其中包括:丁来杭、丁明德、丁晓兵等代表,如军事领域的丁继业、习海玲等女代表。王久荣、王建民(兰州军区和成都军区)、王建俊、王洪尧等来自不同军区的军事将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五条规定人民解放军单独进行选举,选举办法另订。这就决定了解放军可以不按照选举法规定的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湖北代表团共有代表123名。以下是关于该代表团的部分信息:部分代表名单:包括丁克美、卜仿英、马国富、王月娥等在内的多位代表,他们来自湖北各界,共同参与国家事务的讨论和决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云南代表团由91名代表组成,他们来自不同民族,代表着云南的多元文化。以下是部分代表名单:丁秀花(怒族)、刀林荫(傣族)、马正山(独龙族)等,他们代表了云南丰富的民族特色。王田海、王君正等代表展示了云南代表团的广泛代表性。
现行的全国人大代表团共35个。35个代表团分别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台湾、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
新中国十大元帅排名是如何评定的?
1、开国十大元帅的排名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开国十大将军由于具体排名信息未详细给出,故以下按公布顺序列出: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2、朱德(1886年---1976年)四川省南充人,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1927年后参加南昌起义,把起义剩余部队带上井冈山,保存了革命火种。后来先后任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指挥、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为民族解放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3、十大元帅是指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十位军事家。十大元帅排名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原名林育蓉,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县。曾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4、年9月27日,由时任国家主席毛泽东主持的授元帅军衔和勋章的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5、雷恩斯福德·斯塔克雨果·布莱克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这些五星上将在二战期间以及战后的美国军事和政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中国的开国十大元帅还是美国的五星上将,他们的排名和地位都是基于各自国家和时代的特定背景和贡献来评定的,难以进行简单的跨国或跨时代的比较。
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会名单
1、华东军政委员会的领导阵容强大,由饶漱石担任主席,副主席包括曾山、粟裕、马寅初和颜惠庆四位杰出人物。委员会的委员阵容共有六十八位,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精英分子。其中包括陈毅、方毅、夏衍等著名将领,如陈毅在军事上贡献卓著,夏衍则是著名的文艺界代表。康生、谭震林、潘汉年等也位列其中,他们在政治领域有着深远影响。
2、新中国成立后,丁超五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后改称副省长)。1950年,他担任了民革中央任命的民革上海市分部筹备委员会召集人。对外,他代表民革上海地方组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人民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
3、冷遹(1882—1959),字御秋。江苏省镇江人。军事家、政治家。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始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同盟前身)创始人、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建国会前身)创始人。1905年毕业于安庆武备学堂,期间加入“同学会”、“岳王会”。后加入同盟会,是安庆起义总指挥,因密探告发被捕,经营救出狱。
4、解放战争初期,张爱萍同志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在指挥部队破击津浦铁路顽敌的战斗中头部负重伤,后赴苏联治疗。1948年底,他伤愈回国,任第三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渡江战役伊始,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任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
5、饶漱石(1903-1975) ,曾用名梁朴、赵建生,1903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临川县钟岭乡(现抚州市临川区),建国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后调到中央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因卷入高饶反党联盟和潘汉年案件被解职、逮捕、判刑。
6、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兼华东军政委员会/华东行政委员会主席饶漱石。(3)西南 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行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元帅)。(4)西北 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彭德怀(元帅)/习仲勋(1950.10),西北军政委员会/西北行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