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想“回购辽宁舰”,3个原因我国绝不会卖
1、中国绝不会将辽宁舰出售给俄罗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历史与归属问题:辽宁舰并非源自俄罗斯:辽宁舰的前身是瓦良格号航母,是中国从乌克兰购得的,并非从俄罗斯手中购买。因此,称其为“回购”并不准确,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2、首先,辽宁舰并非从俄罗斯手中购买,而是中国从乌克兰手中购得的瓦良格号航母改造而来。因此,称其为“回购”并不恰当。其次,辽宁舰的装备和系统几乎全部由中国自主研发,它已经成为了中国海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维护台海和南海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绝不会轻易出售。
3、实际操作的难度:尽管存在合作的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难度和复杂性。例如,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成本分担等问题都需要双方进行深入谈判和协商。此外,俄罗斯曾传出要从中国回购辽宁舰的提议,但这一提议被认为既荒谬又不切实际,因为辽宁舰已经经过中国的现代化升级,与原始状态大相径庭。
俄乌战争俄罗斯国内现状
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国内现状主要表现为民众对特别军事行动的支持度虽有下降但仍保持高位,同时大部分民众支持和平谈判,但对乌克兰动用核武器的看法仍令人担忧。民众对特别军事行动的支持度 根据独立民调机构的数据,今年6月,支持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民众比例虽有下降,但仍高达74%。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俄罗斯陷入了一定程度的衰退,但尚未全面崩溃。从经济层面看,俄罗斯受到制裁与战争消耗的双重挤压。西方制裁使能源出口受限、技术断供,2024年GDP缩水4%,通胀率长期维持两位数,卢布汇率波动剧烈。军费开支占比高,公共债务增加,能源收入下滑。
经济上,西方制裁使俄罗斯GDP缩水、通胀高企,2025年通胀率仍近10%,能源出口因价格压制和市场萎缩受损,财政对军费依赖度飙升至40%,外汇储备受限,长期发展动力不足。
结合各方数据,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直接经济损失已超7000亿美元。具体损失情况如下:直接军事损失:截至2025年6月,俄军装备损失估值超2000亿美元,装备包括40余架战略飞机、2000余辆坦克、黑海舰队多艘舰艇等。
截至2025年7月,俄乌冲突现状呈现出长期化、胶着化态势,双方均面临巨大挑战。战场态势:战线处于胶着状态,在顿涅茨克、哈尔科夫、扎波罗热等地区长期对峙。俄军试图扩大控制区,如苏梅州、敖德萨;乌军依托西方提供的坦克、导弹等武器进行防御,且乌方频繁使用无人机进行袭扰,已对俄机场发动上百次攻击。
乌克兰战争将俄罗斯向中国靠拢,真会这样吗?
1、乌克兰战争不一定会使俄罗斯完全向中国靠拢。首先,俄乌冲突对全球地缘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俄罗斯在受到西方集体制裁后,其未来的走向备受关注。有人认为,俄罗斯可能会更加融入中国经济圈,成为一个亚洲国家。然而,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俄罗斯仍然是一个孤独的欧洲国家,并在东西方之间保持纠结。
2、中国不与俄罗斯结盟,双方的背靠背关系完全是在美国的压力下形成的,并且经过了考验,是非常稳定的关系。最后,融入中国经济圈是俄罗斯迫不得已的损失,但并不意味着俄罗斯会放弃欧洲的方向。
3、乌克兰战争让俄罗斯走向更加复杂和多变的国际局势,其未来走向具有不确定性。国际形象与关系调整 乌克兰战争使得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受到了严重挑战。这一冲突加剧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可能导致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孤立。
4、战争会推动俄罗斯在能源之外的领域更加依赖中国,会是更加全面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由此使中国企业能够在后疫情时代有了更多的市场需求。今年的低价软件科技股(更看重高端芯片)会在接下来的几年得到持续性发展。
5、这种说法不准确。乌克兰战争并非“白打”,而是陷入多方消耗的僵局,且俄罗斯近期处于战略推进状态,并非“连续丢掉战略要地”。从战场态势看,俄军在稳步推进。7月26日,俄军攻占顿涅茨克地区的泽廖内加伊村和马利耶夫卡村,正在构建“缓冲区”,压缩乌军活动范围。
6、仍能应对这一挑战。总之,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复杂且双面的。中国在面对这一挑战时,需要灵活调整战略,趋利避害,同时继续推动自身在全球经济、政治和安全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中国的实力和战略智慧,使其在全球格局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有望进一步增强,而非仅仅受限于地缘政治的动荡。
如果俄乌战争使用战术核武会演变俄乌战争会结束吗
1、外交突围与谈判:通过外交途径寻求解决冲突的可能性,4月10日美俄将在土耳其开启新一轮对话,俄方要求解除制裁换取黑海停火,未来可能继续与相关国家进行沟通协商,争取更有利的外部环境。核威慑施压:俄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明确表态“即使停火,俄罗斯核武器数量只会增加”,暗示若北约直接介入,不排除动用战术核武器打破僵局,以此对乌克兰及其背后的北约势力形成威慑。
2、战场局势变化:俄罗斯在战争中面临诸多挑战,面对乌克兰军队以及北约部分力量,仅靠常规战争手段打得较为吃力,频频失利。这可能导致俄罗斯改变战略,甚至可能公开宣战并寻求战术核武器使用的合法化,从而使战争进一步失控。缺乏有效调停:目前没有力度足够的国家介入调停。
3、这充分说明,首先,俄罗斯意识到打核战会对其自身不利,一旦俄罗斯主动启用核武,会遭到其他四国乃至全世界的反对,俄罗斯的国际信誉将更低。第二,俄乌这场局部战争没必要用核武,即便是爆发有限的核战,都会造成可怕后果,美国和北约不会坐视不理。
4、再者,军事对抗升级,核威慑重回国际政治中心。俄罗斯多次暗示使用战术核武器,引发全球对核扩散风险的担忧。同时,无人机、AI技术等在战场上的广泛应用也改变了现代战争形态,使得军事对抗更加复杂和危险。此外,俄乌冲突还对北约产生了深远影响。
5、增加核战风险的因素 然而,也存在一些增加核战风险的因素。首先,使用战术核武器的门槛变低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都部署了相关导弹,美国也恢复了B-52轰炸机的核打击能力。其次,《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即将到期,如果不续签,两国的核武器发展将失去约束,数量和种类可能都会增加。
邓清波:中国从俄乌战争中该反思什么?
综上所述,中国在俄乌战争中应反思的是如何平衡发展武器与软实力,加强文化输出和价值观传播,推动民主、自由、法治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