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百科网

抗倭英雄戚继光(抗倭英雄戚继光 电视剧免费观看)

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晚年,究竟有多凄惨,为什么?

戚继光的晚年,准确说是他人生中的最后六年接连遭到给事中的弹劾,先是被贬,后又被罢免,直至最后病死家中,不可谓不凄惨也。如此名将竟是如此下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直接原因是张居正的落幕,本质原因在于明朝的政治制度中存在一个不太合理之处。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戚继光和张居正是"政治盟友"。

一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一生是光辉的,他率领的戚家军战功卓著,威震天下。然而,就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的晚年是凄惨,令人叹息不已。那么,戚继光的晚年到底有多凄惨,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二。

而后来他的妻子也因为从小妾那里过继给她的儿子戚安国的死性情大变,离他而去,戚继光孤独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享年仅60岁。戚继光是明朝重臣张居正的心腹,万历皇帝在成年之后,大举打压张居正,他的心腹自然受到排挤,政治斗争的无情无义是戚继光难有善终的根本原因。

戚继光的抗倭伟绩自不必说,历史早有评价。传说这位名将不仅作战勇猛,而且情商很高,所以他的戎马生涯还是较为顺利的,没有遭到什么良弓藏之类的事。但这位民族英雄,为何到了晚年,却还是丢官罢职,乃至贫病交加呢?戚继光晚年境遇凄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事业和家庭。

创下多次辉煌战役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晚年为何会这么凄凉?

汉族,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为什么要做张居正的门下呢?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明朝的政治制度存在不理想的地方。明朝是个重文抑武的朝代,武将的地位受到很大的节制,动不动就会遭到文官和言官的弹劾。戚继光就曾经被弹劾故意放走倭寇,甚至说是通倭,后来还是戚继光自己以待罪之身平定了海盗汪直作乱,才得以免罪复职的。

身为特进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左都督的一品高官,戚继光死后朝廷竟杳无声息。两年后,长子戚祚国到京师请求恤典,朝廷才下诏祭葬,这时朝廷方知戚继光已经死了。国难思良将,国平养儒侠,这是明朝的政治生态,如果蒙古或倭寇严重威胁到明朝安全,或许戚继光无光荣的死在战阵之上。

万万没有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戚继光回到家中一看,直接悲痛地号啕大哭。原来他的结发妻子王氏将戚继光给休了,直接将家里的财产给卷跑了。此时的戚继光不仅被罢官,还被休夫,穷困潦倒。很快就病倒了,更是雪上加霜的,戚继光无钱抓药,最后戚继光在孤苦中凄惨离世,终年60岁。

戚继光生平简介:揭秘明戚继光抗倭的惊人战绩

戚继光,明朝末年的一位杰出军事家和民族英雄,出生于嘉靖七年(1528年),逝世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他祖籍安徽定远,成长于山东半岛一带。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是一位严格的将领,曾任明威将军。戚继光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接受严格教育。

戚继光(嘉靖七年1528年―万历十五年1587年),安徽定远人,现山东半岛一带。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其祖为明朝开国将领戚祥,曾任朱元璋亲兵,洪武十四年最终病逝,授世袭明威将军。戚继光从小受其父戚景通严格教育,戚景通一发现其缺点,会严厉批评。

戚继光的功绩不仅在于其辉煌的战绩,更在于他根据《孙子兵法》活学活用,创立了鸳鸯阵这一独特的战斗队列。鸳鸯阵由十一个人组成,持有五种不同的武器,远可攻,近可守,位置组合和武器装备无可挑剔,使得倭寇近则必亡。这一战斗队列的创立,无疑为明朝的抗倭斗争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从四月下旬开始,戚家军以少敌众,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 连续取得了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战斗的胜利,消灭倭寇数千人,使侵犯 台州的倭寇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次年,倭寇窜犯宁波、温州,戚家军和其他明军配合, 全歼倭贼,此后,倭寇未再大规模进犯台州地区,浙江的倭患基本平息。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他平生塞北江南行遍,“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元末明初,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品贸易兴盛。

戚继光生于1528年,逝于1588年,是明代著名的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他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渚,山东登州人。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爱国情怀,在抗击倭寇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戚继光抗倭成就 军制改革:戚继光对明朝军队进行了深刻的改革,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和效率。

民族英雄人物故事:戚继光抗倭

1、同年,潮州倭寇聚众二万,与海盗吴平互为犄角之势劫掠潮州,俞大猷率兵杀败倭寇,并将吴平招降,让吴平驻扎在梅岭。但不久之后,吴平纠合被明军击败的流散倭寇一万多人,伙同林道乾、曾一本先后在走马溪、泊浦澳登陆,洗劫南村堡和港口村。

2、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1528-11-12-1588-01-05) 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父戚景通,世代为官,嘉靖17年,戚继光10岁继承其父爵,官居四品。戚家军成军于治世(相对明末),所面对的敌人以倭寇中的萨摩人为主。

3、他抗击倭寇的过程中,训练了专门的军队对抗倭寇,人称戚家军,还创立了鸳鸯阵对付倭寇,十几年的时间几乎将沿海的倭寇荡平干净,他被称为抗倭英雄。

4、回归故里:被罢免后,戚继光心灰意冷,回到了他的家乡登州(今山东蓬莱一带)。在这里,他或许希望能够远离政治纷争,安度晚年。逝世:不幸的是,回到家乡后不久,戚继光便于1588年1月5日因病逝世,享年60岁。他的离世无疑是对明朝军事和民族英雄事业的一大损失。

5、严格训练:注重士兵思想教育和将领的表率作用,强调赏罚分明,提升军队战斗力。纪律约束:戚家军有明确的号令和纪律,严禁扰害百姓,保持军队的良好形象。创新武器配备:在部队中配备火器,形成有机整体,增强军队的火力打击能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