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百科网

芳华影评(锦绣芳华影评)

不同年代的人看《芳华》,只有处在那个年代的人才能懂吗?

《芳华》讲述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故事。具体来说:时间背景:电影将观众带回到了上世纪70年代,那是一个充满特殊历史氛围和集体记忆的时期。故事视角:电影通过穗子的视角,以一个大闪回的方式展开,穗子既是故事的记录者,也是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她的经历和情感史与文工团的岁月紧密相连。

值得一看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总的来说,拍的还不错,很值得一看。影片叙述的故事,可以说是从1969一2009年以后,跨度长达40余年。对期间的一些故事情节虽未明说是什么年代或什么事件,相信但凡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心知肚明深有体会,影片的选景、美工、服饰、场面也都很真实。

《芳华》是一部以1970年代末为背景的电影,描绘了一群文工团年轻人在那个特殊时代的青春故事。 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1979年,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因为在那一年,中国进行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对于出生于1987年的人来说,1979年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但实际上,那场战争距离现在并不遥远。

《芳华》讲述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故事。以下是关于电影《芳华》故事背景的详细分析:时代背景:电影《芳华》将观众带回了上世纪70年代,那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探索的年代,也是文工团这一特殊群体活跃与闪耀的时期。影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情感纠葛、理想追求以及生活状态。

《芳华》讲述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故事。时间背景:电影《芳华》的时间背景设定在上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具有独特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氛围。故事主题:影片通过讲述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命运变迁和人生起伏。

影评|《芳华》

昨天,看到影评,说上帝给好人最大的奖励就是你是个好人。是啊,自古好人多磨难、奸贼万万年,好人成佛要经九九八十一难,坏人只需放下屠刀。

《芳华》注定是一部难以盖棺论定的作品,它的艺术性以及对于时代的思考与当下娱乐至死的思潮是相互冲突的,可能确实需要一点时间,来渐渐发现到它当中的长处与不足。但它的诚意是毋庸置疑的,在2017年末,可以看到这样的一部影片,也算是一种告别与怀念。

一群风华正茂的文艺青年在七八十年代,那个伤痕文学崛起的年代,“”、战争的年代,五湖四海的他们在文工团成长、生活,演绎谱写着自己的人生,书写着仅属于自己的芳华岁月,然而每个不同的个体却被当时这个“大背景”所笼罩着,时代的烙印在每个人身上都清晰可见。《芳华》中的每首音乐都有更深层的含义。

不少网友表示,终于知道为什么刘峰还是原谅了林丁丁了。

在这场善良无私与精致利己主义的较量中,说不清谁输谁赢,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深深爱着的,是那些善良的人,走到最后最接近幸福的,也是那两个善良却不被善待的人。所有祭奠青春的影片里,《芳华》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最喜欢某影评中的一句话:“我们善良,不是为了回报,只因为那是对的事情。

《霸王别姬》与《芳华》都有大时代变迁的背景,《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芳华》都有青春爱情、个人命运,就是说《芳华》差的是描绘细腻情感的能力?我要说的是,评奖要看谁来评。

电影《芳华》影评和观后感

1、电影《芳华》影评与观后感:影片内容与人物塑造 主人公刘峰的形象:刘峰作为影片的核心人物,其“活雷锋”的形象深入人心。他肯吃苦、乐于助人、无条件地照顾他人,展现了极高的道德情操。然而,封建的思想和社会风气却让他的命运急转直下。尽管如此,刘峰始终坚持自己内心的准则,这种精神令人动容。

2、《芳华》呈现了一场青春的盛宴与命运的无情碰撞。岁月如梭,命运的洗礼使我们不断成长。虽然结局带有一丝凄凉,但影片留下了丰富的思考空间,引人深思。

3、电影《芳华》观后感:致敬青春与深情:《芳华》以宽厚的视角向青春致敬,影片没有过多的辛辣讽刺,而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深情与挣扎。它生动展示了生活与艺术的紧密联系,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与岁月的沉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