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为什么这么难打?是俄罗斯太弱了吗?
1、因此,乌克兰战争难以结束并非因为俄罗斯太弱,而是由于双方军队都具备一定的战斗力,且战争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2、三年来俄罗斯未能打服乌克兰,主要有外部力量介入、俄军自身缺陷、地缘政治和经济社会四方面原因。
3、综上所述,乌克兰在俄乌战争中打不过俄罗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科技落后、兵力与装备不足、训练与后勤短板以及俄罗斯在军工生产方面的优势。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乌克兰在战场上处于明显劣势。
俄罗斯没有越打越强,俄军反击无力,前线久守必失,虚实已被摸透
1、拿破仑读三年级时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发生争执打了起来,拿破仑一只眼睛被打肿了,上课玲响了,拿破仑回到了教师。下课了,拿破仑到了六年级学生班级,又是一场,拿破仑第二只眼睛也肿了,变成了一个熊猫。
2、求读书笔记N篇,必须是摘录式的,要有好词好句,感受不少于200字的。
3、铁木真于1206年在斡难河河源建立,尊汗号为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
俄军战斗力为什么一直都很差?
1、俄军战斗力差的原因涉及多方面,首当其冲的是经济发展与技术转移的问题。俄军长期在军用领域过度依赖电子管技术,这类设备笨重、耗能、算力有限,且在民用市场被更先进的芯片技术淘汰。这导致俄军忽视了军民融合,错过了通过军用技术带动民用技术发展的良机。
2、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俄军的军备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意味着俄军的武器装备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和升级,导致其在与装备相对现代化的格鲁吉亚军队作战时,可能面临一些技术上的劣势。装备科技水平落后:俄军的装备科技水平在当时已经大大落后于欧美国家。
3、首先,从战略角度来看,俄军在巴赫穆特等地的行动中可能过于冒进,试图通过大规模冲锋来取得突破,但这种战术在现代战争中往往效果不佳,尤其是在面对坚固防御工事和先进武器时。此外,俄军在战术层面上也可能存在问题,如兵力分散、协同不足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战斗力的下降。
4、其次,俄军的兵员问题和国防动员机制的缺失同样影响了其作战能力。俄方人口基数较小,征兵困难,兵员素质参差不齐。合同兵的存在虽然有助于军队快速动员,但其训练强度和战斗意志力与义务兵相比存在差距。
5、除了物质援助,北约还提供了全天候的情报支持,这对乌军战斗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乌克兰军队在实战中采用了巷战、游击战等多种战术,对俄军造成了重大损失,这些战术的灵活运用也是导致俄军进展缓慢的一个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俄军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中未能迅速取得胜利。
一战时期俄军的战斗力
一战东线战场,1500万的俄军几乎全部崩溃,这一场战争中的同盟国是德奥联军,其中以德军居多。可见德国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强的。但这还不是德国的主要实力,德国在西线战场上,也有自己的军队。西线战场共造成英法美联军伤亡高达1000万。而在这英法美联军中,又属法国伤亡最为严重,英国其次,美国最后。
命悬一线的法国请求俄国在东线发动进攻,迫使德国分兵。由于法国是俄国最大的资金和军火提供者,沙皇尼古拉二世同意了对方的请求,但俄国将军们却极力反对,因为俄军战斗力低下,主动进攻总是「损失非常大,收获非常小」,俄德两军的伤亡比基本处在5:1的水平。
只要德国进攻法国,俄国就会趁机进攻德国,减轻法国在西线的压力。由于俄国经济条件差,军队数量多,一战前俄国军队整体战斗力不强,装备相对落后。然而德国为了集中力量对付法国,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就将其主力部署在西线,而东线德军人数不到俄军的一半。
评论 收起 xiatianhe93 2010-02-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3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当然是德国了,德国有毛瑟步枪还有其他国家没有的马克沁重机枪,还有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炮。无奈的是德国的经济实力没有英国强。
俄军为何没能拿下基辅?俄乌冲突暴露短板,三点原因很致命
1、俄军未能迅速拿下基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后勤保障不足 俄军在进攻战略要地时面临兵力不足的困境,这主要是由于后勤保障的薄弱。若投入大量兵力却无法得到充足的补给和支援,再强大的武器装备也难以发挥作用。例如,近卫第一坦克军因后勤保障不足,装备损失严重,无法有效推进前线。
2、首先,俄军的后勤保障不足是导致其在战略要地争夺中失利的关键因素。俄军在进攻战略要地如苏梅等城市时,面临兵力不足的困境。表面上看,这是由于机动兵力有限,无法在占领战略要地后集中兵力进攻大城市的直接原因。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后勤保障的薄弱。
3、原因一:后勤保障不足。俄军在战术层面的计划与实际执行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尤其是在交通战略要地的争夺上,比如苏梅等城市。表面原因在于俄军机动兵力有限,无法在占领关键城市后集中兵力进攻大都市,比如哈尔科夫、基辅。然而,后勤保障的缺失才是关键所在。
4、俄军在俄乌冲突中久攻不下,核心原因包括军事策略与外部支持两方面。军事层面存在关键困境。
5、俄乌冲突的未来发展仍充满不确定性。尽管俄军从安东诺夫机场撤出,但双方仍在其他多个地区进行激烈交战。此外,国际社会的反应和外交努力也将对冲突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各方应保持冷静克制,通过对话和协商寻求和平解决方案。
6、持久战对俄罗斯的不利影响:他认为持久战对俄罗斯有害无益,相当于自我毁灭。他主张迅速解决冲突。 乌军自信与俄军困惑:乌军士兵对自己的力量充满自信,而俄罗斯军人则对战争目的感到困惑:我们在这里为何而战?时光流逝,冲突持续八年 时光匆匆流逝,俄乌冲突依旧持续。
俄罗斯作为一个世界军事强国为何2008年和格鲁吉亚打的那么吃力?_百度...
俄罗斯在2008年与格鲁吉亚的冲突中打得吃力,主要原因包括俄军军备发展停滞、装备科技水平落后,以及冲突本身的特点。以下是具体分析:军备发展停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俄军的军备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意味着俄军的武器装备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和升级,导致其在与装备相对现代化的格鲁吉亚军队作战时,可能面临一些技术上的劣势。
很长一段时间俄军的军备发展都处在几乎停滞的状态,装备的科技水平已经大大落后于欧美。格俄冲突也只是一场体现机械化时代的战争,俄军只是在作战准备和数量上压倒格军。两军的装备没有代差。这和欧美常用领先对手一代的高科技作战存在明显差距。
历史背景:俄罗斯历经艰难战争,才完成对高加索地区的征服。苏联时期,将高加索山以南称为外高加索,包括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三个加盟共和国;山以北称为北高加索,归俄罗斯联邦。山南北的奥塞梯族因此被分割,埋下冲突伏笔。
年8月8日至18日,南奥塞梯的控制权问题引发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之间的冲突,进而演变成一场短暂但激烈的战争。 事件根源:这场冲突的根源可追溯至苏联时期。苏联在高加索地区的管理决策,包括将奥塞梯人分割管理,为未来的冲突埋下了种子。
自打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与格鲁吉亚这两个新诞生的国家之间矛盾、冲突和对峙几乎就没有停止过,而且有越来越紧张的趋势。
年,格鲁吉亚政府试图通过军事行动解决南奥塞梯的分离问题。俄罗斯随后介入冲突,支持南奥塞梯的分离势力。国际调停与停火:冲突在国际社会的调停下逐渐平息,双方最终达成停火协议。冲突结果:冲突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