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
1、中共中央政治局是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和领导机构。机构性质:中共中央政治局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一,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它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大脑和中枢,负责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
2、普通人理论上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但实际上非常困难。首先,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前提是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委员)。这一身份是由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具有极高的政治地位和代表性。
3、两者的职能不同。中央政治局委员是指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成员,中央政治局是中国共产党最高权力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制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决定重大问题,对党的各项工作进行领导。
4、人数不同、职责不同等。人数不同:中央政治局委员通常为25人左右,而中央政治局常委通常为7人。职责不同:中央政治局委员是中央委员会常设机构的领导人员,负责领导中央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则是中央政治局的核心领导层,负责中央重要决策的制定和实施。
中央政治局是什么单位
中央委员本身不是具体职务,没有明确的行政级别。但是中央委员通常都兼有具体的党政职务,一般当选中央委员的至少是副省部级以上的领导人,都有相当高的(副省部级以上)行政级别。
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职责、影响力和决策层级。职责不同:中央委员: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参与党的中央委员会的决策过程。中央政治局委员: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的正式成员,属于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和领导机构的核心成员。
正国家级职位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古代王朝国家政治,机关,制度
古代王朝国家政治、机关、制度主要包括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下,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需向周天子朝贡并服从其命令;宗法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确立贵族的亲疏远近和继承顺序。
总之,从秦朝到唐朝,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变,从中央集权到地方割据,从分封制到科举制,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秦朝(221-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政治制度以秦制为基础。秦制采用中央集权制,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蕃汉分治制:是辽朝的一种政治制度,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猛安谋克制:是金朝在女真族聚居区实行的军政合一的组织制度。行省制:是元朝在地方行政上所创置的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僧官制:是古代封建王朝管理佛教僧侣及寺院的制度。
中国中央政治部是个什么机构?
没有中央政治部 只有中央政治局 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在全国代表大会休会期间代表其工作,政治局设委员若干、常委若干,中共中央办公厅是其日常机构。
三者是选举和被选举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是中央政治局和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中央书记处成员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名,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中央书记处的工作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主持。也就是说中央书记处人员由政治局提名,然后由中央委员会会议通过任命。
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工作部,通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是中央军事委员会机关第一级职能部门,负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包括宣传、思想政治、青年、组织、纪律工作,并负责保卫及对外联络工作,位于北京市。主要职能 主要履行全军党的建设、组织工作、政治教育和军事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
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都是党内职务,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央委员中选举产生,政治局委员属于副国级领导职务,一般情况下还会兼任其他职务,比如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广东书记、北京书记等职务,中央政治局是中央的领导机构,政治局委员是中国的核心领导层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