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百科网

廉吏于成龙(廉吏于成龙经典语录)

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的父亲、祖父是谁?在明朝担任过何官职?他的家庭背景...

1、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2、被康熙帝称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从前明的贡生一步步成长为从一品的封疆大吏――两江总督。于成龙出生于山西永宁,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吕梁方山。于成龙生于官宦世家,他的高祖于坦曾在明朝官至巡抚。到了于成龙的父亲于时煌这一辈,家世逐渐衰落,于时煌只是个从九品的官员。

3、说他是天下第一真的一点都不为过,不仅因为这“第一廉吏”的称号是康熙皇帝亲自称赞的,而且他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坟墓被人用瓷碗叩白灰铸成,并用松香灌注、寓意“一世清白”的官吏。于成龙的出身 于成龙从小饱读诗书、博闻强识,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4、于时煌要求于成龙大量读书,经、史、子、集各种书都要读。这样日复一日,终于有一天,于成龙受不了了,读烦了。

5、于廷翼的家教也很严,当他儿子为官时,他就教育他的儿子,要像祖父那样为官清廉,不要为了一时的政绩名声而随便给别人 *** ,也不要怕麻烦把已结的案件丢在一旁,不去给人 *** 。 于成龙后人始终不忘祖训,曾刻匾“肯堂肯构”。

6、这样的日子熬过了几年之后于成龙的父亲也去世了,于成龙身上的担子也减轻了一些,他心中的理想又被重新唤起。等到他从国子监学习结束后已经是四十四岁的高龄了。在顺治十八年的这一年,于成龙正式的当上了他第一个官职,就是接受朝廷的委派前往广西的罗城当县令。

于成龙死后康熙说的那段话

于成龙死后康熙说:朕读周官六计廉吏,曰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吏道厥唯廉重哉!朕用是审观臣僚,有真能廉者,则委以重寄,赐以殊恩,所以示人臣之标准也。尔于成龙,秉心朴直,莅事忠勤,而考其生平,廉于尤善,以故累加特擢,皆朕亲裁。盖拔自庶官之中,洊受节钺之任,尔能坚守夙操,无间初终。

于成龙去世皇帝悼词 十ー月康熙帝南巡,对随行大臣说:“于成龙操守端严,始终如一。朕巡幸江南,延访吏治,特采舆评,咸称居官清正,实天下廉吏第一,应从优褒恤,为大小臣工劝。"又制诗褒之。后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清端”。雍正十年,入祀贤良祠。

康熙十八年夏,于成龙在第三次担任按察使期间表现突出,被提升为省政府特使。福建省省长吴光佐也向朝廷推荐了于成龙,称其为福建第一。此后,于成龙受到清廷的赏识和招募。康熙十九年春,康熙皇帝任命简于成龙为直隶总督。

康熙帝闻讯,也颇感忧伤。随后,谥清端,加赠太子太保衔,将他树为清官的楷模,称赞他为古今第一廉吏,清官第一,勉励朝廷内外大小官员学习他、效法他。

于成龙在真实的历史上是什么官职,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电视剧《于成龙》讲述了真实历史人物的一生,他被誉为一代廉吏。于成龙,字北溟,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位著名官员,生于1617年9月,逝于1684年5月,籍贯是清朝时期的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他的事迹记载于《中国明清的官》一书中,并收录于《四库全书》,这极为罕见。

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人,早在明朝末年的崇祯时期就参加了科举考试,并取得了副榜贡生的头衔。其实于成龙的能力远不止如此,只因为于成龙这个人眼睛里容不得沙子,面对考场考官公然受贿徇私舞弊的种种作为看不惯,便在考卷上痛斥了这种行径。

清朝的大臣于世龙并非历史上确有其人,实际上,历史上有个与他名字相似的官员是于成龙。于成龙,字北溟,清朝著名清官,生于1617年,山西永宁州人。他的官职并非八府巡按,而是从广西罗城知县开始,逐步升迁至两江总督的高位。

于成龙出生于山西永宁,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吕梁方山。于成龙生于官宦世家,他的高祖于坦曾在明朝官至巡抚。到了于成龙的父亲于时煌这一辈,家世逐渐衰落,于时煌只是个从九品的官员。家道虽然中落,但对于成龙的家教依然非常严格。于成龙虽然天资聪慧,但科举之路却颇为不顺。

于成龙官职越来越高,但生活却更加艰苦。在直隶总督任上,常常只喝糠粥,终年不知肉味。天南地北,只身天涯,不带家眷,他的清操节苦享誉当时。于成龙逝世后,康熙帝破例亲为其撰写碑文,这是对于成龙廉洁一生的表彰。

历史上的于成龙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的于成龙,的确以清廉能干著称,曾经三次评“卓异”政绩,被康熙帝赞扬:“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

于成龙(1638年~1700年),汉军镶红旗人,字振甲,号如山。历任乐亭知县、通州知州、江宁知府、安徽按察使、直隶巡抚、都察院左都御史、汉军都统、兵部尚书、加总督衔直隶巡抚、河道总督等职。康熙三十九年,病卒于淮安河道总督署,享年六十三岁,谥号襄勤。

历史上于成龙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贪官很多,清官也有一些,但像于成龙这样清廉的官员却是极为罕见。于成龙为官20余年,以卓越的政绩和廉洁清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的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第一廉吏于成龙,一生为民,为什么结局会那么惨?

电视剧《于成龙》讲述了真实历史人物的一生,他被誉为一代廉吏。于成龙,字北溟,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位著名官员,生于1617年9月,逝于1684年5月,籍贯是清朝时期的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他的事迹记载于《中国明清的官》一书中,并收录于《四库全书》,这极为罕见。

他在两江总督任上,还请求皇帝破格提拔同样廉洁有为的爱将小于成龙。康熙帝的评价:康熙帝称于成龙是“天下廉吏第一”,对他非常赞赏。

于成龙真实历史是老死的。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他因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康熙帝赞誉他为“天下廉吏第一”。清廉正洁:于成龙一生清廉,家中只有几身衣服,别无他物。他去世时,全市市民都为他痛哭,可见其清廉正洁的形象深入人心。

康熙二十年,于成龙奉诏进京面圣,康熙称赞他为“清官第一”,还赏赐他帑金、御马,并且制诗褒奖他。于成龙一生为官23载,最后官至两江总督,于康熙二十三年去世,享年68岁,谥号清端。而不管是做芝麻小官还是做封疆大吏,于成龙始终坚持初心,一心为民请命,每日粗茶淡饭,从不中饱私囊。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