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房地产库存有多少?
查询房产库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访问规土委网站:数据来源:库存数据通常可以从当地规土委的官方网站上获取。信息内容:规土委网站会提供每个楼盘的预售套数、销售情况等详细数据,并且这些数据会根据最新的销售备案情况进行实时更新。
相反,当库存量低于月销售量的12至15倍,或者低于1到5年的销售量时,库存量处于较为合理的范围。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房屋供应相对稳定,买家选择较为有限,开发商的销售压力较小,更有可能维持稳定的销售价格。
常住人口仅有八百多万的青岛,不到北京的一半,库存量却是北京的两倍多,此前青岛的旅游业品牌效应下,吸引不少投机者前来购置房产,导致房企在青岛的楼市开发过于激进,与高库存息息相关。在这样的基数下,青岛库存仍在以同比20%速度在攀升,说明去库存化已经很成问题。
要查房产库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官方渠道查询 政府公开信息:许多城市的统计局、住建局或房地产管理部门会定期公布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数据,包括新房库存情况。购房者可以访问这些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查找相关的公告或数据统计板块,以获取最新的房产库存信息。
房地产库存是指尚未销售或未转化的房地产项目存量。具体来说:定义:房地产库存指的是在一个特定时间点,开发商、房地产投资者或整个房地产市场中所持有的尚未销售、出租或转化的房地产项目总量。这些库存涵盖了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如住宅、商业空间以及土地等。
比亚迪是下一个恒大吗?
比亚迪不会成为下一个恒大,两者在本质上存在巨大差异。债务情况与财务状况:恒大危机源于高杠杆金融游戏,截至2022年底负债总额达44万亿元,综合融资成本超15%,高息短期债务支撑长期资产致资金链断裂。
比亚迪不会是下一个恒大。财务状况截然不同 比亚迪与恒大在财务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比亚迪虽然资产负债率较高,达到75%,但在重资产的汽车行业中,这一水平并不算异常,且其有息负债仅占总负债的9%,现金储备高达1549亿,足以覆盖5倍的有息债务。
比亚迪不是恒大,“迪链”也不是“庞氏骗局”,而是制造业升级下的产融创新。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迪链靠不靠谱,而在于供应商能否撑得起账期背后的现金流挑战。比亚迪通过迪链系统,实现了对供应链的深度整合和财务优化,同时也为供应商提供了融资便利。
比亚迪不会成为下一个恒大。两者在核心业务、财务健康度、政策环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核心业务:比亚迪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覆盖电池、电子代工、轨道交通等实体产业,是技术驱动型企业,符合全球绿色转型趋势。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2022负债率
1、有媒体用“复兴集团负债六千亿”的标题吸引着读者,引发投资者人心惶惶,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复星的债务问题引起了穆迪的关注,8月将其评级下调至B1级,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据报道,截至2021年末,复星资产规模80672亿,负债6031亿,资产负债率78%。
2、基本信息:股票代码:550002,代表省广集团。公司概况:省广集团通常指的是广东省广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广告传媒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盈利能力:关注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以及毛利率等指标,以评估其盈利能力。
3、非核心资产主要包括权益类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其中持有联营企业和子公司的股权账面价值较大。核心资产中,应收账款余额较大,主要为应收清洁能源电价补贴款;固定资产以电力机器设备和房屋建筑物为主,折旧年限和使用年限均较长。
4、百分之二十。负债率是一个公司能力的体现,2022年蓝城集团是百分之二十的负债率。蓝城集团又叫蓝城房产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9月8日,是宋卫平先生带领绿城核心团队和优秀资源组建而成。
负债高达1.35万亿的万科,也存在着暴雷的可能?
万科近期不存在暴雷风险。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万科作为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其负债规模虽然高达35万亿元,但相较于其总资产74万亿元而言,负债并未超过资产,这表明万科在财务上仍具备一定的偿债能力。
万科、碧桂园与恒大等大型开发商面对巨额债务,资产处理却力不从心,难以效仿万达的果断决策。这些企业在赚钱时风光无限,一旦面临亏损,却将风险转嫁给全民,形成一种“赚钱英雄,亏损负债”的局面。这种模式不仅加剧了经济的不稳定性,也考验着政府及社会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与应对能力。
绿地未来能否起来,存在不确定性,但保交楼是关键。绿地控股目前负债高达万亿,流动负债总计06万亿,非流动负债总计1204亿,总负债18万亿。尽管其总资产35万亿,尚未资不抵债,但货币资金只有614亿,其中还有受限资金,可直接使用的资金不足500亿。
中交地产:多年没亏损过的央企房司也亏了
1、中交地产,这家在房企中盈利能力虽不算突出但多年保持盈利的央企房地产公司,2023年首次出现了亏损。以下是对中交地产2023年亏损情况的详细分析:营收与利润指标下滑 2023年,中交地产实现营业收入3268亿元,较2022年降低159%。更为关键的是,公司利润总额为-06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73亿元。
2、此外,中交地产还面临着外部风险,如房地产市场的恢复依赖于购房者预期的修复,新房销售市场面临压力等,以及内部风险,如主营业务毛利率下滑、产品溢价能力不足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中交地产在2023年的亏损。
3、截至2023年底,中交地产总资产为1,2244亿元,较上一年减少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降至116亿元,下降幅度高达50.94%。若房地产行业情况不改善,净资产数字可能还会受到影响。中交地产的商业运营项目不多,出租情况也有所披露,部分项目出租率仅为六成左右,引发对地段和行业情况的思考。
4、亏损的原因主要是前几年土地市场火爆时期高价拿地,随后遇到的是行业调整、房价下降。面对连续亏损,中交地产选择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将这部分资产及负债剥离出上市公司平台,剥离至其控股股东中交房地产集团。简单理解就是,中交房地产集团还继续做房地产开发,只是这部分业务不再装入上市公司平台中交地产。
拆解重庆最低调房企,2023年应付职工薪酬下降超60%!
1、重庆最低调房企华宇集团2023年应付职工薪酬下降超60%拆解 华宇集团,作为重庆最低调的地产集团之一,在2023年的业绩表现及财务状况备受关注。根据穿透君获得的华宇集团2023年年报,我们可以对华宇集团的财务状况进行详细的拆解和分析。
2、重庆最低调的房企华宇集团2023年应付职工薪酬下降超60%的原因及影响分析如下:应付职工薪酬下降原因 薪酬调整和裁员:华宇集团在2023年实行了薪酬调整和裁员政策,这是导致应付职工薪酬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薪酬结构和减少员工数量,公司有效控制了人力成本。
3、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184亿元,且共有66亿元债券在2024年5月至12月内到期或回售偿付。华宇集团持有的齐鲁银行股份已基本质押冻结。应付职工薪酬大幅下降,2023年为0.15亿元,同比下降超过64%。销售费用没有太多压降,管理费用下降13%。发放贷款和垫款同比下降707%,为0.8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