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百科网

白衣卿相(白衣卿相柳永)

柳永为什么被叫做白衣卿相?

宋代词人柳永,其家族三代皆为进士,然而他自己却在仕途上遭遇挫折,直到近五十岁才被赐予进士出身。柳永因此自嘲为“白衣卿相”,生动地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子对仕途的无奈与自我解嘲。“白衣卿相”不仅代表了古代社会对才子的尊崇,也是对仕途不易的深刻反思。它反映了古代文人虽才华横溢,却往往在官场中遭遇重重困难的现实。

柳永,字景庄,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白衣卿相: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柳永当然没有官至宰相,相反科举考试一直受挫,晚年才做了一个小官。

透过柳永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这四个字背后所隐藏的激情与落魄。作为“才子词人”,柳永只能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将毕生精力投入到词的创作中,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一代才子柳三变(为什么柳永自称白衣卿相)

柳永的爹柳宜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柳三复、柳三接和柳三变,也就是说,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柳永的仕途之路是坎坷,四次科举不中,直到景祐元年即公元1034年,宋仁宗特开恩科,对往年落第的才子放宽了要求,柳永才及第。当时柳永已经年过半百,但是柳永依然十分喜悦,被授睦洲团练推官。

身份背景: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是崇安人。他世称柳屯田,因排行第七,亦称柳七。自称与追求: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并以毕生精力作词。他自诩为“白衣卿相”,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布衣却怀揣卿相之志的情怀。

这句话意思为:虽然是一介平民,但内心装着卿相的情怀和抱负。白衣:平民的服装,也指平民;卿相:指高官。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柳永这样写,是恃才负气的表现,也是表示抗争的一种方式。科举落第,使他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只有以极端对极端才能求得平衡。所以,他故意要造成惊世骇俗的效果以保持自己心理上的优势。柳永的“狂荡”之中仍然有着严肃的一面,狂荡以傲世,严肃以自律,这才是“才子词人”、“白衣卿相”的真面目。

为了摆脱困境谋求升迁,柳永竟将名字从柳三变改为柳永。最终,柳永也不过官至屯田员外郎,六品小官而已。 从潇洒狂放的“白衣卿相”到六品屯田员外郎,这变化不小。 二变:词风 柳永少年读书时,偶然得到民间流行的一首词,调名《眉峰碧》: 蹙损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

宋词人物之“白衣卿相”——柳永

1、柳永,宋代著名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省武夷山市)人。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白衣卿相”。生平与仕途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文化熏陶,有求仕用世之志。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一生参加了五次科考,四次落榜,直到50岁时才通过进士试,真正走上了仕途。

2、以下为柳永最美十首词作: 《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描绘了夜幕降临、烟雾消散、明月升起的景象,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与离别之情,情深意长。 《蝶恋花·凤栖梧》通过蜀地锦衣、曲廊、玉砌等意象,表现了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与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珍惜。

3、由于他在仕途上遭遇坎坷,生活也较为困顿,柳永逐渐对官场失去了兴趣,转而沉迷于繁华的都市生活,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词的创作中。他在词中自称为“白衣侍薯卿相”,以此来自嘲自己的境遇。

4、柳永,字景庄,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白衣卿相: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柳永当然没有官至宰相,相反科举考试一直受挫,晚年才做了一个小官。

5、“白衣卿相”这个词语的含义是:白衣代表平民的服饰,卿相则是指高官显贵。在古代,进士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通行证,而唐代对进士的重视更甚,很多宰相都是进士出身,因此,被称为白衣卿相意味着虽为平民,却具备了卿相的才能和声望。 柳永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代表了婉约派词风。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